Tag: 藝術

山東小夥花7年,在海島拾荒,拍下上萬張廢棄物舊照,被網友吹爆!

人類往海里倒垃圾,他卻在海島撿垃圾。 他叫付軍勝,長達7年在海邊「拾荒」。 為撿起的海洋漂浮物拍下最後的照片,多達上萬張。 他蹲守在垃圾站,搜尋廢棄的舊物做成藝術品。 呼籲人們保護海洋愛護環境。 他說,人類作為萬物靈長,不是要統治地球。 而應該用自己的智慧,照顧好身邊的自然。 ▲(左)作品:《慾望之花》牙刷、鐵籠、瓶蓋、混凝土塊 ▲(右)作品《死神之憩》腳蹼、鐵鉤、混凝土塊 為舊物拍上萬張「遺照」 最近,付軍勝在社群網路分享,關於海洋漂浮物們的「合照」。 獲7.6W點贊,4.5K收藏,同時引起網友熱議。 以環形擺放的五花八門的物品,包括塑膠、木頭、玻璃、陶瓷、橡膠、魚骨上百種材質。 品種更是包羅萬象,有包裝盒、刷子、塑膠把手、電路板、瓶子、罐頭、膠囊等上千種物品。 按照金、木、水、火、土分類,分別標示科技、自然、生活、能源、建構五個維度。 乍一看很是震撼,再一想滿是驚訝:海洋裡怎麼會有這麼多垃圾!! 沒錯,這些全是付軍勝從海里撿起來的,不禁讓人深思。 關於這樣的「作品」還有很多。 由於撿到的海洋漂浮物足夠多,積累了很多同款不同色的單品。 遺失在沙灘,丟失在海里,又被吹回到海岸的兒童沙灘模具。 用各色泡沫鞋墊擺成海草的圖案。 在海邊撿到的塑膠牙刷。 圓形的塑膠部件,多是一些蓋子小瓶子之類,壘起來一座「彩色城堡」。 數以萬計的小塑膠塊,甚至多到能按漸變色進行分類。 或許這樣有序的畫面過於美觀,還沒有讓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下面這張拍攝於颱風過後的海灣。 滿地的垃圾,被付軍勝形容為「不能消化的嘔吐物」,就這樣裸露在海灘之上,看得人觸目驚心。 「大海就像地球的胃,颱風一攪動,它就把本不屬於它的東西吐還給人類。」 很多時候,真實情況就是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慘烈。 據估計,海洋中的塑膠數量約為7500萬噸至1.99億噸。…

包豪斯,一款戰後PTSD專屬周邊

包豪斯風格,現代設計的起點,它的標籤包括但不限於極簡、工業美學、理性主義、功能主義等等,但是若換一個角度,這些優點也可能成為缺點,包豪斯風格的建築也可以是空洞、毫無生氣甚至是醜陋。 如果我們將非常真實的包豪斯風格與見證包豪斯誕生的那代人的戰爭創傷聯繫起來,那麼包豪斯博物館是否也可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死難者紀念館,再進一步將機械生活方式構成的創傷防禦,與以客觀性、典型化和標準化為特徵的包豪斯美學劃上等號。 其實利用建築進行創傷療愈的手段直到今天仍然有效,這也是包豪斯在現代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魏瑪新包豪斯博物館是一座巨石,巨大的混凝土盒子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外面幾乎沒有窗戶,高大的前門用玻璃製成,但和所有的門一樣,它也被一個巨大的混凝土框包圍。 德國建築師魏斯米勒這樣描述:「恐懼、悲傷和焦慮是包豪斯博物館給我的直觀感受,我想把這些情緒與包豪斯運動結合起來,包豪斯博物館在這裡反映了某種東西,這種東西以一種基本的方式為我們現代世界的建築 “不友好”做出了貢獻。」 · 01 · 包豪斯運動的故事 The Story of the Bauhaus Movement 為了論述方便有必要簡要回顧一下包豪斯運動的故事。 1919年,格羅皮烏斯創辦了魏瑪包豪斯,1925年由於政治原因被迫關閉,遷往德紹。1928年,漢內斯·邁耶接任包豪斯學校第二任校長,但由於政治利益不得不於1930年再次辭職。第三任校長是密斯,1932年,密斯將包豪斯學校遷至柏林,將其變成一傢俬人機構,於1933年被永久廢除。 包豪斯是以戰前的改革思想為基礎的,自世紀之交之後,人們就希望抵制工業異化的趨勢。由亨利·範·德維爾德領導的應用藝術學校在魏瑪成立,他的作品是新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旨在更新所有人的生活方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政治秩序和社會價值觀的崩潰,德國出現了一種混亂而又樂觀的精神,這就是包豪斯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的動力來自提奧·範·多斯堡以及加入了俄羅斯建構主義。至此,非常強烈的理性主義登上歷史舞臺,這種理性主義傾向於標準化、類型化和科學化。儘管包豪斯是一個異質結構,但它在今天仍是一個術語和代名詞,代表著生活各個領域的無裝飾性、實事求是的設計,代表著功能性、幾何結構的設計和現代建築。 這個時期很大一部分批評來自保守反動的一方,其他批評的聲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布萊希特在他的短篇小說《North Sea shrimps》中就批評了包豪斯建築的冷酷,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強調了包豪斯原本進步的發展停滯不前,開始變得瑣碎和無聊。 阿多諾在 “無家可歸者的避難所”中指出: 「現在,真正意義上的居住行為已經不可能了。我們從小長大的傳統居所變得令人難以忍受:其中每一個舒適的特徵都是以知識的背叛為代價的,每一個遮風擋雨的殘骸都是以家庭利益為代價的。」 1927-28年在包豪斯任教的魯道夫·施瓦茨強調,對自然的幾何還原的結果是無生命設計。在所謂的 “包豪斯辯論 “中,他提出了不同的現代性問題,以替代幾何和經濟的包豪斯風格。可惜這場討論來得太晚了,在此期間,”經濟大潮”已經使德國城市和人文景觀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