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 (ID:caozsay),作者:caoz,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们在日常沟通,网上沟通,其实都很常见一个问题,就是讨论失焦,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本的话题没有引起足够的反馈,而讨论的内容转向了其他分支或细节。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常见,无论是微博、知乎、推特,以及公众号的评论区,包括日常职场的会议上,甚至不少家庭内的沟通也会如此,甚至产生了不少家庭纠纷。

很多人知道罗伯特议事准则,但真正身体力行能够贯彻的非常少。

一些比较常见的案例是,别人会抓住表达者的一些描述不严谨,或者表达歧义,甚至或者是错别字,开始发挥,脱离表达者的主体逻辑,从这些细节对表达者进行抨击,贬低,并基于此反驳表达者的结论。更有甚者会基于一些不相关的细节展开想象,对表达者进行抨击,比如说,看到我的文章发布地是新加坡,就开始颅内高潮,臆想了一个所谓的立场问题,然后作为抨击内容的依据。

而这其中的一个人性基础是,有很多人,自我表达欲望其实是超过理解能力的,他们没有完整理解逻辑,完整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却希望通过抓住别人的弱点,漏洞展示自己的所谓才能,展现自我优越感,或者维护自我的基本认知,或者说,思想钢印。

对这样的情况,很多自媒体作者都会遇到,我一般的建议是,除非是和你有密切利益往来,有非常亲密的现实关系和社交重合度的人,可能值得花点时间和精力进行必要的阐述和澄清,除此之外,但凡你搭理对方一下,就算你输。

当然,日常聊天失焦是很正常的,我在直播间也会,因为读者经常会偏离我的预设话题提出其他问题,随性一些就很容易转换话题。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必须承认,我们日常大部分沟通不需要过于严谨的逻辑和话题的精准性。但是这种随意聊天的自然失焦,和那种刻意曲解,刻意抨击的失焦性质是不同的。自然失焦不存在立场和判断问题,只是话题的切换。而后者是用非常错误和离谱的方式,对表达者进行负面的评判。

那么,有人会说,如果表达者表达足够严谨,足够清晰,不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么。

我最近学到一个词,叫做叠护甲。啥意思呢,就是如果你希望你的表达不会受到某种刻意的曲解,必须要加上数不清的前缀,排除掉各种可能的冒犯,然后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为了迎合读者,而表达某些违心的观点。但即便如此,也是没用的,就好比,别人甚至会无视你的一切护甲,通过你的ip地址给你扣帽子。当然,ip回国我也是会的,这不嫌麻烦么。

以下几个基本认知,希望认同我的读者能理解,不认同的随意。

1、没有绝对完美清晰的表达方式。

任何一个事件都包含无数细节,无数侧面的视角,不要奢望描述可以覆盖所有细节,否则任何一个简单的事物描述都需要数不清的篇章。

2、没有绝对完美的表达者。

再优秀的人也不可能做到表达的万无一失,毫无破绽,当然如果有人讲话万无一失,毫无破绽,那么也就意味着毫无营养,都是废话的堆砌。

以上,请勿过度联想。

3、表达者不可能绝对客观。

即便是客观的表达事实,用词用语也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比如说,用事故还是用灾难,这种词的选择,可能就代表了不同的主观判断。

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表达的一部分。

4、接受信息不是只有0和1。

读者对作者的表达有接受的权力,也有拒绝的权力,但这不是只有0和1两个选择,你可以接受其中你认可的部分,拒绝其中你不看认可的部分,而不是因为某个细节,拒绝一切。或者因为某个立场,接受一切或拒绝一切。

我讲过,有些我很不喜欢的人,他们的文章,部分我还是认可的。有些文章的结论很狗屎,但是文章中的数据和案例还是有启发性的。

5、老调重弹,分清事实,逻辑,判断,立场。

理解判断是基于事实和逻辑,而不是基于立场和情绪,但凡能理解这一点,就可以多认清一些现实,少被灌很多狗屎。

大部分人基于立场和情绪做判断,所以他们总是被现实伤害,然后不断寻找借口和理由,却从来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6、总想表达优越感,是自卑的表现。

越自卑的人,越容易被情绪左右,容易被一些不符合自己立场的判断所伤害,越需要在一点点的细节上找到自己的优越感。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自我认定,产生自我满足。

理解以上几点,我认为有助于读者更好的去阅读别人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不要求全责备。当然,最好的理解是自己多去表达,发布自己的文章,如果你能发布完整的文章,并经受了足够多社交媒体曝光的考验,你才能理解为什么表达者必然会经受这样的困境。

然后,当你经历讨论失焦的场景,记住我说的,除非是和你至亲之人,否则不要参与任何讨论,没有意义,浪费时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 (ID:caozsay),作者:caoz

Source

Visited 5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