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各國造訪日本的遊客太多,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各種不便,日本人快要把遊客當成「公害」來應對了?
最近日媒的一系列新聞圍繞「觀光公害」問題大書特書:封鎖富士山的網紅打卡點、推出專線讓京都遊客別跟居民搶公交車、討論是否要針對外國遊客額外徵收旅遊稅…合理或是不合理的各種意見,咔咔往外提。
又想多吸引遊客發展經濟賺點錢、又不喜歡遊客太多到處亂糟糟,日本一些當地人的擰巴情緒多少有些「又當又立」…
(示意圖)
日媒提到的所謂「觀光公害」,指的是旅遊目的地在迎來大量遊客時,其難以接受的行為對本地居民造成的大規模影響。
大到地方政府為了接納遊客進行開發,從而帶來環境和景觀破壞、遊客對文化遺產和遺蹟超出預想的損傷;小到噪音、廢氣、堵車、亂扔垃圾造成的本地居民出行不便…
(示意圖)
種種問題,都被列入「觀光公害」的範圍。
(示意圖)
因為疫情結束國際旅行方便了不少,再加上日元最近大幅度貶值,日媒表示日本已經成了全世界遊客的「便宜觀光地」。
(示意圖)
各大城市都有遊客瘋狂湧入,大部分都來自歐美和亞洲的其他地區。
(示意圖)
這種情況引發了不少問題,前段時間討論最多的事兒是,因為遊客太多造成交通混亂,富士山最著名的打卡點之一即將被「封鎖」。
受到影響的打卡點位於河口湖羅森便利店,「便利店+富士山」的景緻在網上瘋傳後,很多人特意跑到這裡打卡同款照片。
(示意圖)
本來很正常的一條馬路,打卡的遊客一多就會變成這樣:
(示意圖)
日本媒體表示,隨意駐足的大量人群對當地居民出行造成了影響。最重要的是,馬路上一直車來車往,對駐足的遊客本身來說也相當危險。
當地管理者想來想去,只能出了一條「下策」:乾脆就直接在馬路上建個隔斷,把富士山擋起來就沒事了…
(示意圖)
根據規劃,隔斷黑幕長20米高2.5米,剛好把後方的便利店擋了個嚴嚴實實,預計隔斷建好之後,能有效減少馬路上的人流量(畢竟擋成這樣想拍也沒得拍了…)
鎌倉遇到了同款問題,去年上映的《灌籃高手》劇場版再次引發熱潮後,很多人特意來鎌倉「聖地巡禮」。
(示意圖)
因為在馬路上拍照影響交通,當地特意設置了警示牌,同時增加了打卡熱門區域工作人員的數量,防止出現意外。
京都的問題更嚴重些,上個月X上的一篇帖子引發了很多人的憤怒,博主上傳了一張遍地垃圾的街頭照片,表示遊客正在毀掉京都。
(示意圖)
當然,這些吐槽遊客太多破壞日本當地秩序的帖子裡,也有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不是遊客素質低,而是城市規劃太差。
「如果按最理想的方式來解釋,垃圾確實沒有亂扔,都集中在了垃圾箱旁邊。
現在該做的是通過徵收旅遊稅之類的方式,來增加垃圾箱和清潔工,順便藉此來推動經濟。」
「京都的經濟都是去旅遊的人盤活的吧,真要硬氣的話直接別讓遊客去唄。」
「跟人流量相比,垃圾箱的數量確實太少了…感覺各個方面都很難。」
此外,京都還面臨著公共交通癱瘓問題:因為京都遊客常年跟居民「搶公交車」,當地人到了遊客多的季節出個門都費勁。
今年的櫻花季遊客已經「踏平京都」,觀光巴士和計程車都堵得動彈不得,電車上更是人擠人,乘坐公交車的當地老年人和學生受到極大影響。
(示意圖)
京都被迫推出「觀光特急公交」,臨時增加市內公共汽車和地鐵班次以及開設臨時行李寄存處,但無奈人流量太大,一頓操作猛如虎,要說效果那好像也沒太有。
(示意圖)
如果說富士山、鎌倉、京都的問題處理集中在安全和公德領域還能說得過去,大阪最近提出的所謂「遊客稅」,就多少有些扯淡了。
因為大量遊客湧入大阪,大阪知事正在討論是否對國外遊客徵收「遊客稅」:「為了謀求今後進一步增加的外國遊客和當地居民的和平相處,希望各位遊客能承擔一部分觀光業的財政負擔。」
提議現場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有人表示沒法準確區分遊客是不是「國外遊客」,也有人認為不能只對外國人徵收歧視性的稅金,違反常識的措施很難順利推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搞2025年世博會用了太多預算,想從遊客身上撈一筆錢堵上財政窟窿,大阪莫名其妙整上這麼一出,怎麼想都有些魔怔。
(示意圖)
大阪道頓堀的商家們在報道中洋溢著喜悅:剛剛忍了三年「寒冬」,好不容易等到遊客復甦。如果大阪知事真的要推行「遊客稅」,先受傷的可能會是商家。
(示意圖)
更絕的是,最近報道中還有日本專家建議,在餐館等處推廣實施更貴的「遊客價」。
專家給出的例子是,假如長居日本的人付1000日元就能吃到一碗拉麵,那外國遊客來吃就要給他們標價3000日元。
為了說明這不是「獨創」,專家還舉了其他國家的例子。
比如夏威夷的高爾夫場對當地人開放只要50刀,遊客進入要交125刀。泰國的有些寺廟對當地人免費,遊客要徵收300泰銖的參觀費…
且不說例子到底真不真實,在遊客接觸頻率最高的餐飲業推行這種雙標政策,怕不是想讓日本旅遊業早點涼涼…
雖然「提前吹風」的各種政策很魔怔,但普通民眾還算清醒。在隨機選取飲食店家的街頭訪問中,「宰遊客」的雙重定價政策拿下了絕大多數的反對意見。
網友們也在怒噴專家,搞區別對待的吃相不要太難看:
「這事兒要真敢推行下去,日本要在全世界失信了。」
「同樣的商品,收錢的時候看人下碟,這不就是宰外國遊客嘛。
換位思考一下,我如果去國外旅行遇到這種事,這輩子不會再去宰我的地方。這種毫無常識的垃圾意見還真敢放到電視上播啊。」
「如果公然宰客都變得合理,那可真就代表著日本成為貧困國家了。」
打著「治理觀光公害」的幌子撈錢,背後確實能看到日本最近的焦慮。四月底日元再次跌破谷底,危機感席捲日本經濟,市場急需政府和銀行的介入。
媒體都開始用「便宜旅行目的地」來形容自己,出國玩兒的日本民眾發現手裡錢的購買力越來越差,從國外到日本的遊客們則是用同樣的錢換到了更多的日元,當場狂喜。
(英國遊客:倫敦物價太高了,在日本就顯得很划算)
日媒一項4.2萬人的調查中,86.9%的民眾認為日元暴跌會有負面影響。民眾情緒反映在報道、政策上,就這麼自然而然出現了扣扣搜搜想從外國遊客手裡撈錢的論調。
不過眼下來看,魔怔政策還遠遠沒到推行的那一步,普通人更關心的還是突然湧入大量遊客後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
感覺這部分才是最接近大眾體驗的,有生活在旅遊城市的小夥伴也可以嘮一嘮,像五一假期這種遊客暴增的時間點,對你的生活造成哪些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