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北横东段主线试通车。北横通道建设是中国建筑史上超大直径盾构穿越中心城区密集建筑物的典型案例工程。它穿越了108栋房屋,13条轨道交通,11次上跨和穿越苏州河。
2014年12月23日,北横通道工程于中江路工作井正式开工,从盾构穿越,到机电装饰,从贯通,再到正式通车。建设的日子里,建设者不仅需要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也要面对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对居民的侵扰。
2018年5月16日,北横通道西段中山公园至筛网厂工作井间,工人正在隧道里施工。陆政 摄
扬尘和噪音是始终绕不过去的两大难题。为了减少扬尘,工程方针对不同工况采取了多种措施。“施工全程采用连续的封闭围挡,设置了自动化监测装置,并用洒水车和雾炮机应对不同状况的扬尘。”北横通道项目第二现场指挥部现场工程师杜伟鹏介绍道。
潘明(化名)是一位从四川来上海打拼的打工人,他在海宁路附近的工地负责路面清理,确保扬尘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在这里,土方车凿地凿出来的碎石渣末,以及隧道里运出来的废土垃圾,都是我需要重点清理的废料。说实话,扬尘的问题不大,因为我们会边施工边洒水,平时再戴上口罩基本就没什么感觉了。”潘明说,“施工方很重视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会定期安排体检,还会根据我们的身体状况来分配合适的岗位。”
结合各标段场地情况,配备的洒水车每天对现场进行降尘洒水,有效控制环境扬尘。
2020年下半年,北横通道周家嘴路段施工时,在与工地仅隔着一条公路的居所,不分昼夜的施工噪音持续侵扰着怀孕的石蕊。她持续向市民热线12345投诉。“工程方的回应速度很快,打电话给我直接道歉,解释他们的施工在做什么,噪音确实没办法,但他们会想办法避开夜晚时间,让我能好好休息。我能理解施工计划,他们真的挺不容易的。”石女士说,“后来我产后回来,新生儿的睡眠非常敏感,噪音依然存在,幸运的是他们非常理解我的处境,把我家的窗户换成了隔音窗,杜绝工程的噪音污染。”
石女士精心挑选了一面锦旗,赠予工程方,以此表达谢意。锦旗上绣着“一心一意为居民,尽心竭力办实事”。
2024年4月7日,北横通道安国路工地。石蕊和她的女儿在工地门前留影。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几千个日夜中,北横通道建设者们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地打通了这条贯穿上海的通道。
2017年12月28日,北横通道西段中山公园工作井内,工人正在电焊作业。陈冬 摄
2015年12月27日,北横西段中江路工作井内。工人们在浇筑。北横通道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 提供
2016年1月1日,北横通道西段施工现场。北横通道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 提供
2017年1月1日。北横通道西段中江路工作井,工人施工的身影。刘秀国 摄
2021年5月29日。北横通道西段,盾构机在隧道内施工。忻耀进 摄
2021年9月29日,北横通道东段梧州路至安国路工作井间盾构隧道。工人正在做盾构管片搭建。忻耀进 摄
2023年5月28日,北横通道东段安国路工作井。工人凿洞门以便盾构顺利进洞。忻耀进 摄
2023年7月23日,北横通道东段安国路工作井。纵横号盾构机拆卸。忻耀进 摄
2018年6月16日,北横通道西段中江路工作井。上海隧道公司项目部分管土建的副经理蒋林鑫与组长在讨论隧道内部结构施工现场的技术细节。忻耀进 摄
2023年12月24日,北横通道东段福建路工作井。工程结构测量。忻耀进 摄
2023年5月21日,北横通道东段梧州路至安国路工作井之间盾构隧道。盾构机内的结构施工。忻耀进 摄
2023年2月25日,北横通道东段梧州路至安国路工作井间盾构隧道。忻耀进 摄
2022年9月29日,北横通道东段近黄兴路工作井隧道。施工现场。忻耀进 摄
2022年9月29日,北横通道东段杨树浦工作井。工作中的工人。忻耀进 摄。
2023年12月24日,北横通道东段安国路工作井。工人在隧道墙上做清水混凝土修复。忻耀进 摄
2024年3月2日,北横通道西段长宁路江苏路匝道。安装盾构片的工人通过手机软件与控制室保持联系。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摄
2024年4月11日,北横通道东段杨树浦工作井。北横通道全线贯通前夕,一位工人正在黄兴路匝道里排布风机控制线,另一位工人正将风机控制箱外面的塑料膜撕掉。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摄
2024年4月20日,北横通道黄兴路段内隧道,工人正在铺设沥青,以迎接北横通道东西段贯通。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摄
2024年5月4日,电科智能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北横通道东段的射流风机。实习生 沈汤泽 摄
2024年5月26日,工人在北横通道东段黄兴路匝道摊铺彩色沥青。忻耀进 摄
2021年6月,北横通道地段主线通车前夕,隧道内灯光装饰掠影。北横通道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 提供
“向北横通道建设者致敬,向北横通道建设者家属致敬,向理解并支持北横通道建设的上海市民致敬。”上海城投集团纪念北横通道工程建设的画册《纵横——上海北横通道十年建设历程2014-2024》最后写道。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80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