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亚·奥希波娃曾被《纽约时报》誉为“21世纪芭蕾的代言人”,以脱离地心引力的跳跃而闻名。7月13日、14日,这位首度亮相上海的芭蕾巨星,将在上海大剧院带来独舞舞蹈剧场《趾尖》的中国内地首演。

《趾尖》由梅丽尔·坦卡德编舞,奥希波娃演绎,在2个小时的独舞演出中,将荒诞滑稽的喜剧元素与悲剧主题融合,为一位饱受折磨的芭蕾舞者献上颂歌。

《趾尖》剧照

双线交织悲剧叙事

《趾尖》的创作灵感起源于奥丽嘉·斯帕丝维切娃,一位20世纪初的传奇芭蕾女伶。

1916年至1934年,奥丽嘉曾在俄罗斯芭蕾舞团、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演出,最著名的角色当属《吉赛尔》中的同名角色——被爱人背叛而悲愤离世、死后成为幽灵的吉赛尔。

为了塑造角色细节,奥丽嘉曾参观一家精神病院,研究病人的行为和表情。这个角色也蛊惑了奥丽嘉。1934年,奥丽嘉在澳洲巡回演出期间,被人发现在荒废的马路上游荡。经过诊断,奥丽嘉有精神崩溃迹象,被送去美国的精神病院,在那里呆了23年。

读了一本关于奥丽嘉的传记后,坦卡德被深深触动。“她是一个对完美有执着追求的芭蕾舞者,会在把杆上不停地做技巧训练。”越了解奥丽嘉,坦卡德越会想到年轻时的自己,同样对芭蕾舞有着完美追求,“跳舞的女孩对自己的身材很严格,有人吃完又去吐,有很多极端的例子。老师也非常严格,为了让女孩笑,会把孩子的头往一桶水里摁,为了打开软度,会把孩子的腿绑起来用剪刀去戳。”

在1988年的世博会上,坦卡德编创并亲自出演了《趾尖》。作品以双线交织的叙事线,将奥丽嘉的故事与梅丽尔的经历融合,以令人痛苦的美感,呈现悲剧性主题。作品穿梭于现实与迷梦,诙谐与悲凉交错,还有不少荒诞、滑稽、幽默的部分。

很多年后,坦卡德又被奥希波娃吸引了目光,“跳《吉赛尔》时,她的风采很像奥丽嘉,也有人给我推荐她,觉得她适合跳《趾尖》。”“她在舞台上有着脆弱和易受伤害的一面,同时也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坚强。”

2019年,坦卡德为奥希波娃编创了一个全新版本,对剧中的自传元素进行重新创作,融入了奥希波娃自己的故事。比如,她睡觉时会把腿绑在床柱上,一直到头顶上方,以便腿部得到伸展。奥希波娃小时候的影像、跳过的舞蹈片段都被投影在舞台上,此外,公众、剧评家对她的表扬和批评,来自同伴的妒忌、和母亲的复杂关系,也都有所呈现。

《趾尖》剧照

这部作品让她心碎

奥希波娃1986年出生于莫斯科,自五岁起从体操转向芭蕾学习,从小显露出惊人的天赋,先后在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担任首席舞者。

在《趾尖》的影像里看到幼年的自己,奥希波娃有一点悲伤,“我在莫斯科的一所学校完成舞蹈训练,真的太小了,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舞台上跳出一份大事业。”回望过去,现居英国的她又是开心的,因为她的事业发展顺利,很值得骄傲。

“吉赛尔是跟随我一生的一个角色。”21岁,在莫斯科大剧院,奥希波娃开始主演《吉赛尔》,从第一幕活泼可爱的农家少女跳到第二幕哀怨凄清的地下幽灵,舞出风格,打响名号。

“我不需要多想角色的情感,只要完全投入,就可以让表演成型。”奥希波娃形容,第二幕离她很近,好像与生俱来,她演绎的不只是一个含恨而死的少女鬼魂,整个身体都发生了变化——那是一个生动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非人性的吉赛尔,“我是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来跳。我想老师会把我骂得狗血淋头,但我有一种内在的自信,源自我与角色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我平静且坚定地确信她本该如此。”

“她非常适合《吉赛尔》。第一幕,她是一个真实的小姑娘,第二幕,她把舞蹈技巧和戏剧表演完美融合……她的演绎完全从心出发,所有的动作都是从心里外化出去。”坦卡德评价。

奥丽嘉留下了一段《吉赛尔》的黑白影像,奥希波娃研究了很多遍,“我的手位和姿势,其实跟奥丽嘉不太一样,需要反复琢磨。”奥希波娃坦言,这部作品让她心碎,甚至从身体到心灵都崩溃,是她有生以来最难跳的作品之一。

7月11日,奥希波娃还领衔带来芭蕾精粹《天生我狂》,一群效力于马林斯基芭蕾舞团、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兰伯特剧院的舞者,和她一起踏上艺术旅程。

演出以奥希波娃主演的《吉赛尔》第二幕双人舞片段开场,奥希波娃与男友杰森·基特尔贝格编创的现代舞《灰烬》也会上演完整版,此外还有《遗留》《回到巴赫》《圣女贞德》《擦肩而过》《五首勃拉姆斯圆舞曲-邓肯风格》等代表性现代作品。

奥希波娃和坦卡德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35721

Visited 6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