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有兩大傷心地。
中國電影,中國男足。
最近有聲音說,中國電影已經崛起了。
「再也不要說中國電影跟中國男足一樣了。」
另一邊,中國男足也確實更不爭氣。
一輸再輸,在亞洲盃創造歷史最差戰績。
大部分人表示,早已習慣。
但對於喜愛足球的人來說,這又是一次更傷心的結果。
前陣子,一部紀錄片還曝出了前國足主帥李鐵的一系列腐敗黑幕。
行賄300萬,當上國足主教練。
執教十年,貪汙上億。
不管是看球還是不看球的,看了新聞很難不會氣到發笑。
而無數討論和彈幕也就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你對得起我們嗎?」
其實在國外,也有這樣一支球隊跟國足命運十分相似。
排名墊底,連續17年沒進一球。
但不同的是,他們沒有擺爛癱倒。
反而靠著對足球的熱情與拼搏,實現了自己的翻身。
最近的一部新片,就講述了這支球隊的故事。
魚叔看完後,更是忍不住贊同其他觀眾的看法——
這部電影就該讓國足反覆觀看。
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這支神奇的球隊。
《下一球成名》
Next Goal Wins
這部電影魚叔等了好久。
一大原因,是班底。
導演是人稱「塔導」的塔伊加·維迪提。
從《追捕野蠻人》,到《雷神3》,再到《喬喬的異想世界》。
都充分展現著他鬼才導演的一面。
荒誕幽默又不失嚴肅核心,總能給人驚喜。
塔導在片中擔任旁白
卡司也很亮眼。
主演是「法鯊」麥可·法斯賓德。
顏值能打,演技過硬。
現在迷上他也為時不晚。
另一大原因,則是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支鮮為人知的球隊——
美屬薩摩亞足球隊。
美屬薩摩亞,位於太平洋南部的一個群島國。
陸地面積199平方公里,人口大約5~6萬。
這裡組建的球隊,實力非常差。
比中國男足還差。
有多差呢?
它在FIFA(國際足聯)裡一度排名墊底。
因而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差的球隊。
整整28年裡,經歷37連敗。
最誇張的一次,是2001年韓日世界盃資格賽。
美屬薩摩亞被澳洲踢了個31:0。
繼而創造了「世界盃史上最大分差記錄」。
到了電影裡,則直觀向我們展示「什麼叫菜得讓人心疼」。
這邊守門員還在戴手套。
球已經滾進了自家球門。
守門員發球。
直接扔進自家球門。
球門門口一堆人。
愣是被一球擊倒。
搶也搶不過,追也追不過,防也防不住。
整個看下來,就像臨時組建的隊伍碰上了對面的正規軍。
比賽結果太美麗,美到足協主席當場炒了主教練。
美屬薩摩亞雖然人口稀少,但根植於本土文化的足球運動,一直是當地人的信仰之一。
這樣也就帶來一個問題:
如果還要堅持球隊中只有本地人,那顯然是找不到主教練的。
後來,為了備戰巴西世界盃預選賽,他們向美國足協求助。
沒多久,新教練托馬斯·榮根走馬上任。
他因為被足協開除,從而想借執教美屬薩摩亞的機會翻身。
足協主席對托馬斯直言自己心中的期望——
「只要進一個球。」
說白了,他們就是希望用久違的進球一血前恥。
這樣的要求把托馬斯聽懵了。
過去曾被稱為「明星教練」的他,心中渴求的可是一場又一場勝利。
可很快,他就被狠狠打臉。
擺在他面前的,是真正的爛攤子。
一方面,他只有四周的時間來進行訓練。
時間非常緊張。
另一方面,球隊的問題實在太多了。
比如隊員大多懶散,不習慣托馬斯的嚴格訓練。
又比如底子差。
從簡單的傳球、踢球,到上難度的剷球、進門。
看著就跟在地上打滾沒兩樣。
還比如大家身體素質層次不齊。
既有年齡差距,也有經驗差距。
很多球員連一場90分鐘的完整比賽都很難踢完。
最讓托馬斯覺得離譜的,是薩摩亞人的文化信仰。
週日,是不能訓練的。
一旦敲鐘,不管在幹什麼都要原地祈禱。
作為外鄉人的托馬斯,不太理解這些奇怪的習慣。
但自己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賽前訓練如同臨時抱佛腳,一上場全部歇菜。
在與湯加的比賽中,上半場的表現讓托馬斯大失所望。
責問隊員原因,卻只換了一句「教練我沒感覺」。
輕飄飄一句話,聽得托馬斯又氣又好笑。
最後得出結論——
「你們全是垃圾。」
隨後奪門而出。
自己的翻身夢也就此破滅。
其實,塔導是魚叔一直期待本片的最大理由。
看過他過去的那些電影,很難不為他的鬼才特質折服。
他的電影,總能在嚴肅和幽默之間取得平衡。
讓人發笑的同時,又陷入沉思。
比如早期的《追捕野蠻人》。
透過孩童的視角,展開對社會規則的探討。
又比如提名奧斯卡的《喬喬的異想世界》。
對二戰戲謔化的展現,散發著讓人潸然淚下的魔力。
到了這次的《下一球成名》,依然是熟悉的塔導風味。
單論故事,弱雞翻身的劇情不算新鮮。
可正因為有著真實事例做依靠,便讓整個劇情有了極高的信服力。
無需多言,就已經能感受到其中的拼搏和熱血。
而塔導的到來,讓翻身的過程多了許多幽默感。
最典型的,就是加入許多反套路的情節。
比如訓練隊員。
托馬斯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後,指著遠處說要帶大家爬山。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連聲拒絕。
好不容易,讓大家爬上山。
托馬斯準備再來一番演講,給大家打打雞血。
結果沒說兩句,原地暈倒。
精神很飽滿,但人是被抬下去的。
再比如為球隊物色新隊員。
托馬斯看中一位身手很靈活的人,轉頭就跟身邊人表示認可。
本以為會來一出招攬民間高手的激情感。
沒想到鏡頭一轉。
那人過馬路被車撞了。
又比如,中場休息時的休息室演講。
為了提振大家的士氣和增加決心,有人開始對大家袒露心聲。
從音樂到氣氛,都寫明瞭要開始一場司空見慣的煽情講說。
結果呢。
話頭剛起,外面就來催著上場。
還比如,比賽中一位隊員擺好架勢,氣勢恢宏,準備踢球。
可姿勢擺到一半,球就被對手搶走了。
這樣的橋段設計,都透著塔導自己的偏好。
本就傳統的真實故事不能做大改,索性就在表現方式上下功夫。
看似俗套的劇情下,卻沒有常見的打雞血、刻意煽情催淚等橋段。
電影想呈現的,不過是這支球隊艱難的翻身之路而已。
當下半場開始,踢球風格逐漸變化。
最終的進球、剷球、救球,都讓人直觀感受到一路走來的不易。
一球成名,鹹魚翻身。
有意思的是,美屬薩摩亞隊沒有成為爽文男主。
戰勝湯加隊,代表著他們終結連敗記錄,創造歷史。
而之後的比賽中,他們也沒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打進世界盃,依然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不再墊底。
也不再被稱為「世界上最差的球隊」。
相較電影的重娛樂性,2013年的同名紀錄片展現了更多。
在那裡,解答了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是什麼驅動這支球隊屢敗屢戰?
受限於美屬薩摩亞的地理位置和文化,那裡的人民基本都終身待在島上。
踢足球,全憑純粹的熱愛。
這樣的理由看似虛無,但卻十分真切。
隊員們每個人都同時幹五六份工作,踢球只能在閒暇時進行。
但無論工作多辛苦,來到球場上都能保持著高熱情。
訓練到一半要去上班工作,也是常事。
從不會有人苛責,因為他們能把所有事情看得很純粹。
對薩摩亞人來說,運動只是為了快樂。
因為熱愛,他們才能矢志不渝地踢球。
就像教練托馬斯說的那樣:
就算交白卷,他們都始終能保持熱情。
而在電影裡也是相似的處理。
下半場時拋開對勝利的執著,完全只當作消遣來對待。
球隊沒有了勝負的壓力,才能真正釋放出內心的動力和衝勁。
從這支球隊身上,我們看不到一個失敗者的落魄和萎靡。
相反,我們能感受到他們對足球強烈的熱愛。
技術、體力、隊員,他們都不是最好。
但論熱愛,絕對能排上頭籌。
所以他們才能全身心享受踢球帶來的快樂,而沒有那些世俗的困擾。
沒有人會苛責他們進不了世界盃,反而只會被他們發光的眼神打動。
相較之下,國足卻很難給我們相似的感覺。
靠後的排名和不佳的戰績,讓人逐漸失去信心。
而這次的醜聞曝光,更讓人覺得國足裡早就沒了對足球的熱愛,只剩下骯髒的權錢交易。
李鐵成為國家隊主教練,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為了謀利。
比賽,是可以造假的。
那麼隊員,也是可以花錢的。
拿了6000萬,帶了4名俱樂部隊員進國家隊。
連俱樂部負責人都感到害臊:
「看到那個名單我臉是發紅的,我知道我們球員的能力,一個都進不了。」
從前國家隊主教練李鐵,到牽連出的一種高官負責人。
整件事讓人憤怒至極。
臉都不要了,還能踢好球嗎?